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9:31
| 只看该作者
文人雅士喜欢梅兰竹菊,好像也喜欢养猪种菜,别看郑板桥种竹子陶渊明栽菊花,可他们一旦养起猪种起菜来,也是行家里手,一点不输郊区菜农,这从板桥诗中就看出来,“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瞧瞧,这菜长得还真不赖。陶渊明也有类似的诗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苗豆稀”,看来,陶渊明的菜不如郑板桥长得好。
养猪种菜是农民的副业,也是文人雅士的副业,最早在西南联大,穷教授工资常拖欠,一拖一两年是常事,比现在农民工好不了多少。穷教授没办法,只好去养猪种菜,好在当年重庆郊外荒山多的是,随你种。据说外面出大太阳,理科教授就急得慌,直念叨说太阳要把他的萝卜苗晒死了。有许多教授种不好菜,就跑到街上摆地摊,反正没有联防队员来驱赶罚款。
其实,这种养猪种菜的传统国外老早就有,梭罗从哈佛毕业,那是多好的学校啊,他读出来却不去找工作,跑到人烟罕至的瓦尔登湖去种豆,豆籽种下去,总被老鼠偷吃掉,害得他种了一遍又一遍,梭罗那个气啊,诗也不写了,日日夜夜追打老鼠,到秋天总算有了收获,他都记了账,卖豆收入二十三块四毛四,除去买豆种买锄头花的一十四块七毛二,赚了八块七毛钱。
钱钟书的太太杨绛女士1973年也在河南息县五七干校里养猪种菜,她想让钱钟书到菜园里来帮她种萝卜,可是组织不批准,让钱钟书做司炉工。钱钟书本事比较大,他一次次跳槽,先后做过保管员、邮递员、通讯员,他就是想离杨绛近一点,可以到她菜园里坐坐。每次钱钟书来,杨绛就拔一个萝卜给他吃,不免东张西望偷偷摸摸,怕被人揭发假公济私。
不过钱钟书后来也放心让杨绛在这里养猪种菜,因为那些菜农一个个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宝权、之琳、蔡仪、李健吾、俞平伯——大家嫌俞平伯手脚慢,就让他专给篱笆搓草绳,结果俞平伯搓草绳功夫不比研究《红楼梦》差,一个礼拜下来搓了一大堆草绳,有人量了一下,一共1636尺,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只有杨绛不高兴,她种的红薯让人偷掉不少,去问当地老乡,没人承认,还编出顺口溜:穿得好吃得好,一人一块大手表——意思是你们过得这么好,偷你几个红薯算什么?
杨绛当年一心只想着养猪种菜,沈从文就比他有心机,沈从文当时在湖北咸宁养猪种菜,他一天也没有放弃过对民族服饰的研究,可能是见多了菜苗豆花猪食盆猪食钵,他后来就把在菜园猪圈里写的一本书取名为《坛坛罐罐花花草草》。
能安心养猪种菜的人,都是能安贫乐道的不同流合污的好人,海瑞也喜欢养猪种菜,他是官场一个异数,从来不收红包,据说他一个县太爷的月薪换算成人民币只有1130元,虽说他不需要还按揭,又不要供儿子自费出国,可这点钱要赡养父母供养妻小肯定不行,那怎么办?
海瑞就在衙门里种萝卜白菜,据说到了春天,县衙前菜花金黄一片,老百姓有冤,就直接跑到油菜田里找他,这样的县太爷,你说老百姓怎么能不喜欢?
作者:蒋金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