潟湖
潟湖是湖泊的一大类别,在世界上的分布非常广泛。潟,音xi,是卤咸地之意。如《史记·卷129·货殖列传》中载有“地潟”;《汉书》中载有“海濒广潟”,现代较常见于日语。因“泻”字的繁体字与“潟”字相像,因此,潟湖往往被错写为泻湖,习惯上对潟湖与泻湖的称谓一直混淆使用。
根据《辞海》的解释,“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嘴或沙坝封闭或接近封闭的湖泊。而珊瑚环礁所环绕的部分水体也属潟湖。
潟湖,台湾话又称内海仔,是一种因为海岸带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所以一般都在海边。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如七股潟湖、宁波东钱湖和杭州西湖。
潟湖相应地分为两种类型:
潟湖地理位置
1、海岸潟湖
海岸潟湖分布广,约占全世界海岸线的百分之13,它们生成在海浪较小,潮起潮落的幅度不大,有丰富的沉积沙石来支持保护滨岸坝的地方。
海岸潟湖位于滨岸坝与海岸之间,特点是水域狭长而不规则。如在美国东海岸断续长达1,500公里,而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潟湖群形成在长约149公里的滨岸坝后方。
海岸潟湖按盐度可分为半咸水、咸水和极咸水三种。
2、珊瑚潟湖
由环状珊瑚礁环绕或由坝状珊瑚礁相隔而成,水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珊瑚潟湖大小不一,从小环礁湖到直径2.5~100公里的大环礁湖均有。深度很少超过20米,有许多更浅。
珊瑚潟湖的分布局限于具备珊瑚生长条件的热带开阔海域,主要见于距赤道南北纬25°以内。
珊瑚潟湖中的海水与外面的上层海水相同。潟湖中的动物多为造礁生物,在久远的年代中由它们而形成的钙质沉积将湖底建造得很平坦。珊瑚礁形成的礁坝非常结实,可以抵抗大海中狂风巨浪的冲击。 |